《原神》最近新增了「月感電」這個獨特的元素反應機制,究竟這套全新的玩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特色呢?本篇攻略將深入整理月感電的運作原理與實戰應用,幫助旅行者們快速掌握這個新機制!
首先要釐清的是,「月感電」這個詞彙,其實不單純只指一種元素反應。它更像是「廣義的月感電傷害」的總稱,目前僅限於特定角色(例如伊涅芙)加入隊伍後才能觸發。這類傷害會由「角色月感電」與「反應月感電」兩大部分組成,並且在遊戲介面中會以特殊高亮的方式呈現,讓玩家一眼就能辨識出來。
一、角色月感電:專屬天賦帶來的直接傷害
「角色月感電」是與特定角色(目前為伊涅芙)的專屬天賦直接相關的傷害。它更像是經過特殊加成調整的「直傷」,而非傳統的元素反應傷害。舉例來說,伊涅芙的「頻率超限迴路」天賦就能提供一套獨立於觸發者面板,且完全依照伊涅芙自身倍率來計算的傷害數值。
二、反應月感電:基於元素反應的額外輸出
而「反應月感電」則是實質上的「月感電」元素反應,其傷害計算會依據參與觸發反應的角色面板屬性,這點跟我們熟悉的「劇變反應」比較類似。
反應月感電的運作機制與外在表現
由於「角色月感電」在表現上與角色本身的一般技能傷害差異不大,所以我們將重點放在整理「反應月感電」的具體效果與其獨特之處。
一、反應月感電的觸發與流程
身為「感電反應」的特殊變體,「月感電」反應的啟動方式同樣需要仰賴水元素與雷元素的附著。當隊伍中有伊涅芙時,月感電反應的整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 階段一:生成雷暴雲
當伊涅芙在隊伍中時,只要我方角色對任何敵人施加水或雷元素附著,就會在敵人周圍生成一團「雷暴雲」。這團雷暴雲會以敵人為中心,有些情況下還會緩慢地跟隨敵人移動。
- 階段二:持續雷擊傷害
一旦「雷暴雲」附近有目標同時受到雷元素與水元素的附著,這個目標就會每隔兩秒被雷暴雲攻擊一次,造成雷元素傷害。
- 階段三:反應結束
當被雷暴雲鎖定的目標身上的水/雷元素附著消失,或是雷暴雲本身消散後,如果場上沒有其他雷暴雲存在,那麼這次的「月感電」反應流程就宣告結束。根據實測,雷暴雲最短的持續時間約為6秒。
二、反應月感電的額外細節與注意事項
在整個「反應月感電」的運作過程中,有幾個關鍵點是旅行者們需要特別留意的:
- 伊涅芙入隊後的元素反應獨佔性:
當伊涅芙在隊伍中時,我方角色對敵人施加的水、雷元素附著,只能觸發「月感電」反應,無法觸發一般的「感電」反應。此外,在月感電反應期間,每次敵人受到雷擊時,雷、水元素都會額外消耗。根據元素消耗速率測試,約略一定量的水/雷元素附著,大約可以支撐兩次月感電的反應流程(約2到4秒)。
- 雷暴雲的特性:
- 多個「雷暴雲」可以同時存在於戰場上,而且單一的雷暴雲會對周圍所有同時受到雷、水元素附著的目標進行雷擊。不過,不同雷暴雲之間不會有體積或傷害上的重疊效果。
- 雷暴雲對雷擊目標的判定點在於怪物本身(而不是雷暴雲)。這表示對每個怪物來說,系統會每兩秒檢查一次牠們身上是否同時有雷、水元素附著。如果符合條件,雷暴雲就會對該目標進行雷擊。這次雷擊會被視為雷元素傷害,但它本身不會再額外附著元素(因此無法用來補充雷元素)。
- 單一角色無法同時承受多朵雷暴雲的雷擊,每兩秒至少會有一次受雷擊的間隔限制。
月感電傷害計算:單人層面的拆解與分析
在深入瞭解「月感電」反應的實戰表現後,接下來我們將探討「角色月感電」與「反應月感電」在單人情況下的具體傷害計算方式。前期測試顯示,等級、雙暴(暴擊率/暴擊傷害)等乘區因素都會對月感電的傷害產生影響。
您可以參考下方的示意圖,瞭解感電、角色月感電與反應月感電在單次傷害結算上存在的顯著差異:
👉 GM後台版 遊戲 推薦 ⬇️⬇️⬇️ 快速玩各種二次元動漫手遊app

為了精確推導出月感電的傷害公式,研究人員透過控制觸發者面板屬性一致,對各個傷害乘區進行了詳盡的逐一測試。
一、雙暴與抗性乘區
無論是「角色月感電」還是「反應月感電」,它們在雙暴與抗性乘區的計算邏輯都與一般的直傷傷害計算方式完全相同。
二、基礎傷害乘區
對於「攻擊力 × 倍率」這個基礎傷害乘區,「角色月感電」的傷害會呈現線性提升,且其提升幅度與攻擊力增加的速度保持一致。
三、元素精通帶來的增益
在元素精通的提升方面,我們參考了劇變反應與增幅反應的公式模型,並採用了1 + 元素精通 × A / (元素精通 + B)的模式進行數據擬合。根據多個數據點的擬合結果,大致得出以下關聯圖:
考量到測試誤差與公式的簡潔性,我們假設 A=6,B=2000,回歸計算的誤差約在千分之一的量級。因此,暫定元素精通的提升計算公式為:1 + 元素精通 × 6 / (元素精通 + 2000)。
四、反應提升與精通增益的整合
關於「反應提升」這個乘區,我們按照過去劇變反應與增幅反應的經典邏輯,將其歸類到「精通增益區」進行加算,並觀察此假設是否成立。
經過多組額外計算驗證,結果顯示出高度的一致性。這表示精通增益與反應提升實際上是位於同一個乘區,這個乘區完整的計算模式為:1 + 元素精通 × 6 / (元素精通 + 2000) + 反應提升。
五、反應係數的確定
在掌握了上述所有資訊後,我們選取了幾組數據來計算「反應月感電」的「反應係數」,結果如下:
其中,1446.85 是90級劇變反應的固定常數。若從過往經驗來引入,可以得出「反應月感電」的反應係數為 1.8。
六、引入常數與統一化
對於「角色月感電」,我們代入各項數據後發現,在乘區之外存在一個「3」的常數。如果將這個常數統一化到「反應月感電」的計算中(這僅是為了美觀,並無實際意義),那麼可以認為其反應係數為 1.8 / 3 = 0.6。
七、月感電完整計算公式
綜合以上各點,完整的「月感電」傷害計算公式如下圖所示:
八、月感電特性與公式摘要
下圖為月感電的特性摘要與其公式的圖表呈現:
多人協同作戰:反應月感電的貢獻分配機制
在傳統的劇變反應中,傷害通常只與最後施加元素的角色(即觸發者)的面板屬性有關。然而,「反應月感電」的機制卻獨樹一格:每個參與反應的角色都會獨立造成傷害。不過,除了傷害貢獻最高的一位角色能維持全額輸出外,其他角色的傷害會大幅打折,衰減幅度相當顯著。
這裡所謂的「每個參與反應的角色」,指的是在月感電反應過程中,每一個水/雷元素角色的附著量都會被單獨計算。當雷擊發生時,系統會偵測目標身上水/雷元素來源。此時,只要元素附著仍有殘留的角色,都會被視為參與了這次反應,並根據其附著來源計算傷害,最後再將所有傷害整合。
我們來看一個實例:
- 當八重神子與心海共同參與反應時,「反應月感電」造成的傷害為8574。
- 當麗莎與心海共同參與反應時,造成的傷害為9406。
- 而當八重神子、心海、麗莎三人同時參與反應時,造成的傷害為10613。
單人貢獻分別為:麗莎7096、八重神子6264、心海4620。從這組數據推算,對於三人隊伍系統來說,貢獻分配係數會從高到低依序為 1、1/2、1/12。這表示貢獻最高者能保留全額傷害,次高與第三高的角色貢獻則分別縮水為 1/2 和 1/12。
結合先前的測試結果,單次「雷擊」對於所有來源的水/雷元素附著,預計都會消耗一定量的元素。這也解釋了為何在三人系統的反應中,麗莎的貢獻會出現「掉隊」的情況,因為此時距離麗莎施加附著已經約5秒,對應著元素量的衰減。
對於四人隊伍系統,根據類似的測試方式,得出的分配係數同樣為 1/12。
以下透過一個直觀的假設圖表來進行影片:
月感電在隊伍中的應用策略
一、目前版本月感電隊伍的輸出定位
首先一個核心觀點是:在目前版本,「反應月感電」很難成為隊伍的主要輸出核心。這是因為「反應月感電」受到觸發次數與隊員面板的限制,存在一個全隊共享的傷害軟上限,而且這個數值實際上偏低。
例如,在僅有伊涅芙帶隊、隊友為一般輸出配置的情況下,單次「反應月感電」的平均傷害通常不高(而「角色月感電」則有機會更高),這大約只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每秒傷害提升。作為補充,您可以參考以下的計算示意圖:
這個傷害提升數值,大約僅相當於目前版本頂尖隊伍輸出效率的一小部分。
基於這些考量,目前版本的水雷隊伍仍然建議以「直傷」輸出為主(這也包括伊涅芙本身的直傷)。伊涅芙在這個體系中,更適合作為一個「功能性插件」來使用,而非反應核心。甚至如果隊伍中有足夠的水元素附著能力,她甚至可以作為部分蒸發隊的副C成員。
此外,由於「反應月感電」的元素精通收益衰減相當明顯,常見的高精通角色如萬葉或砂糖,對於這類隊伍來說,他們更大的價值仍然在於風套的減抗效果,而非針對月感電反應本身帶來顯著增益。
當然,若從清理大量小怪的角度來看,具備範圍水/雷元素附著能力的角色將會更有價值,例如那維萊特、芙寧娜、北斗,或是能染色擴散的風元素角色等。
二、月感電隊伍的角色聖遺物詞條選擇
我們發現,對於「月感電」傷害而言,元素精通屬性也能為隊伍輸出提供直接的增益。那麼,在選擇聖遺物詞條時,究竟該如何權衡元素精通、攻擊力與雙暴(暴擊率/暴擊傷害)呢?
一個概括性的建議是:
- 非伊涅芙的水雷隊員: 對於那些只能觸發「反應月感電」的非伊涅芙水雷系隊員,通常仍建議正常堆疊他們自身原本所需的屬性即可,此時元素精通的價值極低。
- 伊涅芙: 如果伊涅芙裝備了她的專屬武器或是擁有第一命座,那麼攻擊力詞條的價值會高於元素精通。如果兩者都沒有,且聖遺物選擇的是飾金套裝(精通沙漏/空之杯),則元素精通與攻擊力的價值可以視為等同,但兩者的收益都明顯低於雙暴詞條。
月感電體系的未來發展預測
近期,各位旅行者可能都看過挪德卡萊的先導預告片,其中那位手提紫燈的角色,其雷元素的配色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月感電」機制。透過伊涅芙目前的技能形式,我們可以對未來完整的月感電體系做出一些展望:
未來的隊伍配置可能趨向於:
- 伊涅芙: 取代傳統的增傷輔助位置。
- 前臺月感電站場角色: 作為主要的站場輸出。
- 減抗位: 負責降低敵人抗性。
- 水附著位: 提供穩定的水元素附著。
在這個預想的體系中,由於「反應月感電」存在一個不高的全隊共享傷害上限,「角色月感電」的傷害佔比理論上將會是絕對的主導。因此,無論是減抗位還是水附著位的隊員,都必須以此為基礎來選擇。例如,可以考慮希諾寧搭配芙寧娜,或是萬葉搭配夜蘭等組合。這本質上仍然是以直傷為主,但降低了傳統增傷輔助的價值,為挪德卡萊未來可能出現的新體系預留了空間。
伊涅芙與月感電體系的關鍵價值
本節將從兩個面向探討伊涅芙與月感電體系的實際價值:
一、月感電體系對現有水雷角色的提升
毫無疑問,「月感電」的出現確實為水雷隊伍帶來了顯著的提升。這份提升主要源自於兩個方面:
- 「反應月感電」在傷害上相較於傳統「感電」反應有著明顯的增強。
- 伊涅芙自身優秀的單兵作戰能力與輔助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月感電帶來了提升,但它仍無法完全彌補水雷隊伍長期以來的弱勢。即使是目前契合度與輸出效率都相對亮眼的隊伍,單憑伊涅芙這位副C兼輔助,也難以完全拉近這類隊伍與當前版本頂尖組合之間的差距。
從「月感電」體系本身來看,伊涅芙預期在後續版本中仍會保持其核心地位,尤其她的第一命座和專屬武器,能為全隊的「直傷」與「反應月感電」帶來極大的提升幅度:
我們不難預測,未來挪德卡萊體系的輔助角色很可能也會在這個乘區上做文章。然而,即使是依照伊涅芙第一命座約50%的提升幅度來預估後續輔助的數值,伊涅芙的第一命座與專武的價值在輔助角色中依然是鶴立雞羣的存在。
撇開命座和武器不談,伊涅芙本身也是一位稱職的護盾輔助兼輸出型副C。因此,如果旅行者考慮投入「月感電」體系,伊涅芙絕對是提升遊戲體驗的首選角色。
二、月感電機制的核心特性與差異
相較於傳統的元素反應模式,「月感電」這個機制本身就直接提供了一個基礎的傷害係數(用來平衡其較低的倍率)。它額外獲得了元素精通與反應提升效果的增益,同時擺脫了傳統防禦區間的限制,但相對地,也失去了增傷區的加成。
若將「反應月感電」與其他劇變反應的直傷進行比較,這個新反應最大的特點在於引入了「雙暴」的加成,同時降低了每秒平均的反應係數和元素消耗。
如果將「角色月感電」和「反應月感電」視為一個整體,它們都能從伊涅芙的天賦「月兆祝賜 · 象擬中繼」中獲得額外加成(最高可達14%)。這個天賦目前屬於獨立乘區,這很可能是伊涅芙未來能在成熟月感電隊伍中立足的關鍵。
目前看來,這個反應及其體系下的傷害輸出,更多還是依賴於「角色月感電」。若建立一個統一的乘區概念,「增傷」、「反應」與「防禦」這幾個乘區應歸為一類。雖然「角色月感電」在其他乘區與傳統直傷沒有本質區別,且不享受增傷增益,但只要「反應」乘區達到一定數值(例如元素精通足夠高,且沒有額外反應提升的情況),就很有可能獲得比傳統直傷更優秀的傷害表現。這種傷害分配方式更重要的一點是,它能很好地應對高練度Boss,並且能夠完全解放傳統的增傷輔助位置。
總結
總而言之,「月感電」與其說是一種反應的變體,不如將其視為是傷害「乘區」的異化。它明顯適合應對高難度戰鬥場景,並且可能會對現有的輔助角色體系帶來調整。我們也期待未來能有其他「月反應」的出現(如果有的話)。
https://www.gamersky.com/handbook/202507/1970668.shtml
以下廣告滑動後還有帖子內容
原神月感電機制常見問題Q&A
Q:什麼是「月感電」?它跟傳統「感電」有什麼不同?
A: 「月感電」是《原神》中一種新的元素反應機制,它是一個廣義的傷害總稱,由「角色月感電」和「反應月感電」兩部分組成。與傳統感電不同的是,月感電只在特定角色(目前只有伊涅芙)入隊時才能觸發,並且會以「雷暴雲」的形式造成傷害,傷害計算方式也包含雙暴加成,並有獨特的傷害貢獻分配機制。
Q:伊涅芙在「月感電」隊伍中扮演什麼角色?
A: 伊涅芙是觸發「月感電」機制的核心角色。她能提供「角色月感電」的直傷,並啟動「反應月感電」。目前版本她更適合作為功能性插件或副C使用,而非隊伍的反應核心。她的命座和專武能大幅提升全隊的月感電傷害。
Q:「雷暴雲」是怎麼生成的?它有什麼特性?
A: 雷暴雲是在伊涅芙入隊後,隊伍角色對敵人施加水或雷元素附著時生成的。它會以敵人為中心,並每隔兩秒對同時受到水雷附著的目標進行雷擊。多個雷暴雲可以共存,但不會重疊。雷擊傷害屬於雷元素傷害,但本身不會再次附著元素。
Q:隊伍中的其他角色聖遺物詞條要怎麼選擇?
A: 對於非伊涅芙的水雷隊員,通常仍是按照他們原本的屬性需求堆疊即可,元素精通價值極低。而伊涅芙本身,若有專武或一命,攻擊力優先於元素精通;若無,在特定聖遺物套裝下,兩者價值近似,但都明顯低於雙暴詞條。
Q:「月感電」的傷害高嗎?適合應對什麼樣的敵人?
A: 目前版本「反應月感電」的傷害存在軟上限,單純依靠它作為核心輸出是偏低的。月感電機制最大的特點是引入了雙暴加成,並能應對高等級Boss,同時有潛力解放傳統增傷位置。它更像是一種傷害乘區的異化,適合特定戰鬥場景。
Q:未來「月感電」體系會有新角色加入嗎?
A: 遊戲預告中已出現與雷元素相關的新角色,很可能與未來的「月感電」體繫有關。這個新體系預期會更側重於「角色月感電」的直傷,並可能調整現有的輔助角色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