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風雲5》海路鄰近度與海上存在 快速閱讀精華
- 🚀 核心煩惱: 陸路鄰近度損耗太高,讓你頭痛嗎?本篇將整理如何透過海路運輸來有效降低!
- ⚓ 港口容量: 決定上下岸的鄰近度損耗。
- 優化效果: 100%容量能大幅降低甚至消除上下岸損耗。
- 構成因素: 由「港口建築」和「天然港口區位度」兩部分組成。
- 🌊 海上存在: 影響海上移動時的鄰近度損耗。
- 基本來源: 沿海省份的港口容量與建築提供基礎值。
- 主要提升: 派遣海軍艦隊執行「海上巡邏」任務。
- 巡邏範圍: 艦隊巡邏會平均提升整片海域的海上存在,無法鎖定單一區域。
- 💡 海上損耗: 分為「經由海洋」與「經由公海」兩種,兩者並存,即使海上存在100%也仍會產生損耗,但遠低於陸地。
- ✅ 優化策略: 選好天然良港[/b作為首都、建設重要港口、並部署海軍巡邏,就能有效利用海運,大幅提升整體鄰近度與控制力!
前言:海路鄰近度的迷思與解方
在《歐陸風雲5》這款策略遊戲中,初期最讓玩家頭痛的問題之一,莫過於那高額的「鄰近度」損耗。即使我們努力鋪設陸路,仍然可能面臨一定的損耗,這在尚未疊加起鄰近度損耗減少加成的前期,非常不利於發展。不少資深玩家會分享將首都遷到沿海地區的「春暖花開」策略,究竟海路鄰近度是如何計算的?「海上存在」又是怎麼一回事?本篇攻略將為大家深入整理,讓你徹底搞懂海路運輸的奧祕,輕鬆克服鄰近度問題!
👉 GM後台版 遊戲 推薦 ⬇️⬇️⬇️ 快速玩各種二次元動漫手遊app

舉例來說,從高麗的首都仁川出發,最終抵達我們選定的靈巖,即使經過六個步驟,在崎嶇多山的半島上,依然能保持高達77的鄰近度。我們將分析這整個過程,你會發現仁川下海幾乎沒有損耗,但靈巖上岸卻產生了較高的損耗,而途中海上的損耗則維持在約4點。這種首尾兩步基礎損耗都是40,結果卻截然不同的現象,正是由「港口容量」所帶來的差異。
港口容量:上下岸損耗的關鍵
將滑鼠移到仁川的港口圖示上,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港口的容量是100%。這容量由「港口建築」和「天然港口區位度」兩部分組成。港口建築可以隨著科技解鎖後逐步建造,而天然港口區位度則是遊戲開局就設定好的。
一個100%的港口容量能帶來高達-75%的鄰近度損耗,再加上政策、其他建築和科技的加成,最終甚至可以突破100%。你可以將其理解為仁川港已經完全融入大海,因此下海幾乎沒有任何損耗。
然而,靈巖的港口由於天然區位度較差,並且缺乏橋梁、船閘、運河等相關建築,因此在上下岸時仍會產生明顯的損耗。不過,到了遊戲後期,玩家可以透過對港口的大規模建設,來基本消除上下岸這兩步的損耗,當然前提是港口本身的天然區位度不能太差。
天然港口區位度怎麼看?
遊戲中的「天然港口區位度」可以在特定介面中查看,而下方的「港口容量」則是包含了建築加成後的總容量。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永明城(現實中的海參崴)擁有100%的天然良港。另外,許多玩家最愛的君士坦丁堡也是一個100%的天然良港,且整個地中海沿岸分佈著許多優良港口。
![]()
海上移動損耗整理
談完上下岸的損耗,接下來是海上移動時的損耗。每一格海域的鄰近度損耗都由兩部分組成,即圖中所示的「經由海洋」和「經由公海」的損耗。
![]()
【小知識】 關於海上損耗的計算:『經由海洋』的基礎損耗為5點,計算方式是 5 * 海上存在;而『經由公海』的基礎損耗為30點,計算方式為 30 * (1 - 海上存在)。這表示你無法同時將這兩個數值都降到最低,即使海上存在達到100%,『經由海洋』的損耗依然會存在。但相較於陸地,每格5點左右的海洋損耗仍遠低許多,且能透過海權主義與相關革新進一步降低至約3點左右,甚至可能更低。
海上存在:海軍部署與巡邏教學
那麼,「海上存在」究竟是什麼呢?以京畿灣為例,我們可以看到當前擁有99.66%的海上存在,但每月正在衰減0.5%。由於這片海域對應著三個陸地省份,這些省份的港口容量以及一部分建築會提供基礎的海上存在值。但很明顯,單靠這些是不夠的,因此我們需要請出海軍艦隊來強化「海上存在」!
![]()
我們調來一支由30艘槳帆船組成的艦隊。每一艘槳帆船可以提供0.12的海上存在,加上將領屬性與科技加成後,這樣一支艦隊總共可以提供約6.4的海上存在。但請注意,單純將船開到海域是沒有用的,你必須點擊介面左上角紅色圓圈標示的UI,選擇「海上巡邏」,並勾選你需要巡邏的海域。
![]()
![]()
當我們勾選京畿灣所在的朝鮮西海(一共由7片海域組成)後,我們這6.4的海上存在會被平均分配給這7塊海域。因此,我們的第一艦隊每月提供了約0.91的海上存在。遺憾的是,巡邏任務總是會提升整片海域的總體存在,你無法透過只勾選特定海域來單獨提升當地存在。如果你同時勾選了多片海域,你的艦隊在不需要進港維修的情況下,會循環前往這些海域並持續提升其海上存在。
![]()
關於公海損耗和海洋損耗的翻譯問題,我們也進行了考證。
![]()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杭州灣一直到東海都屬於同一片海域,後半段到上濟州島也是同一片海域。由於提升海上存在時無法單獨提升特定海域,因此,如果不考慮沿海省份提供的數值,整片海域的「海上存在」是大致相同的。
![]()
當我們的艦隊在現實意義的近海執行巡邏時,即使兩格以外的現實意義公海,其「海上存在」也會同步增長,因為在遊戲中,這些格子都屬於同一片海域。這說明在遊戲機制裡,公海與近海的概念並不存在區別,所有海域都是一視同仁地計算海上存在。
![]()
最後,以我們偉大的海參崴為例,我們選取了兩段從日本海到日本海的具體構成,可以看到這完全符合「海上存在越高,損耗度越低」(即30 - 25 * 海上存在)的公式。因此,遊戲的代碼和公式本身並不存在問題,有問題的的確是翻譯用詞。
![]()
從這張圖中我們也能觀察到,馬山灣到長髻角這一段,由於海上存在直接達到100%,遊戲開發團隊「偷懶」沒有列出「經由公海的鄰近度損耗 +0」,這可能會讓人誤以為公海完全沒有損耗,只能說遊戲設計者在介面呈現上還有改進空間!
![]()
《歐陸風雲5》海路鄰近度與海上存在 重點回顧
- 選擇一個天然區位度高的沿海省份作為首都,這是優化海路鄰近度的第一步。
- 對你需要連結的重要港口省份投入建設,提高港口容量,以便大幅減少或消除上下岸的鄰近度損耗。
- 派遣海軍艦隊執行「海上巡邏」任務,提升目標海域的『海上存在』,有效降低海上移動損耗。
- 透過港口建設和海軍部署雙管齊下,就能讓你的重要港口成為連結附近地區的高鄰近度接入點,最終實現更高的控制力與發展效率!
以下廣告滑動後還有帖子內容
《歐陸風雲5》海路鄰近度與海上存在常見問題Q&A
Q:為什麼我的陸路鄰近度損耗總是很高?
A:遊戲初期,玩家通常缺乏減少鄰近度損耗的加成,且陸路地形複雜可能導致較高損耗。考慮利用海路運輸是個好方法,透過優化港口和海軍部署來降低整體損耗。
Q:港口容量要怎麼提升?
A:港口容量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港口建築,隨著科技進步可以建造更多;二是天然港口區位度,這是遊戲開局就固定的。透過建造港口相關建築是提升容量的主要手段。
Q:天然港口區位度有什麼用?
A:天然港口區位度是港口容量的基礎,數值越高,越容易透過建設達到100%的港口容量,進而大幅減少或消除上下岸的鄰近度損耗。
Q:海軍在海上巡邏的範圍是怎麼計算的?
A:當你派遣艦隊執行海上巡邏任務並勾選特定海域後,艦隊提供的「海上存在」會平均分配給這片海域內的所有子海域,無法單獨提升某個特定區域。
Q:海上損耗中的「經由海洋」和「經由公海」有什麼差別?
A:這兩種損耗是獨立計算的,『經由海洋』基礎損耗較低(5點),受「海上存在」直接影響;『經由公海』基礎損耗較高(30點),受「1 - 海上存在」影響。即使海上存在達到100%,『經由海洋』的損耗依然會存在。這兩種損耗都會計算,且在遊戲機制上,公海和近海在計算「海上存在」時並無區別。
Q:為什麼即使我的海上存在很高,還是會產生海上損耗?
A:因為海上損耗的兩種計算方式——『經由海洋』和『經由公海』——是同時生效的。即使你的「海上存在」達到100%,『經由海洋』的基礎損耗仍會存在,只是數值相對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