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在令人驚豔的Xbox Games Showcase上首度亮相後,《DOOM:黑暗紀元》(Doom: The Dark Ages)這款新作可謂吊足了玩家胃口,宣傳熱度一路狂飆。然而,實際發售後的表現卻彷彿一盆冷水,遠未達到眾人預期,甚至引發了社羣的熱烈討論與質疑。這款被寄予厚望的殺戮盛宴,究竟是怎麼了?
Steam數據會說話?新作人氣不敵前輩
週末剛過,《DOOM:黑暗紀元》在Steam平臺上的同時在線玩家最高峯僅來到約 31,500 人。乍看之下或許還不錯,但攤開系列前作的數據,這份成績就顯得有些黯淡。時間回溯到 2016 年,當年的《毀滅戰士(2016)》在 5 月 13 日發售後,僅僅兩天(5 月 15 日)就衝上 Steam 最高同時在線 44,000 人。更不用說《毀滅戰士:永恆》,發行首日便輕鬆突破 10 萬玩家大關,人氣爆棚。
👉 GM後台版 遊戲 推薦 ⬇️⬇️⬇️ 快速玩各種二次元動漫手遊app

更有趣的是,有玩家貼出剛發售的《DOOM:黑暗紀元》與已經發售半年的《模擬農場25》(Farming Simulator 25)的 Steam 在線人數對比圖,語帶困惑地問道:「為什麼這款 DOOM 新作在發售的第一個週末,Steam 線上人數還不如《模擬農場25》?」這奇特的對比瞬間引爆話題。
XGP影響還是遊戲本身問題?玩家各有立場
對於這詭異的數據表現,有人認為不能單看 Steam 平臺,畢竟《DOOM:黑暗紀元》首發就加入了 Xbox Game Pass(XGP),許多玩家可能選擇在其他平臺遊玩,因此 Steam 的數據無法反映全貌。但也有非常直白的聲音指出,就是「無聊,玩不下去」,寧願去「種地」享受田園風光,這番話無疑對新作的遊戲性投下了質疑票。
M站評價兩極:玩法、配樂與優化成討論焦點
從知名評價網站 Metacritic 的用戶評論來看,不少玩家對《黑暗紀元》表達了失望。普遍認為新作在遊戲玩法上未能延續前作那種激烈、超快節奏的爽感,感覺不像升級,反而是走錯了方向。此外,系列招牌的配樂也是不少玩家關注的點,有人認為傳奇配樂師麥克·戈登(Mick Gordon)的離開對本作的音樂表現產生了負面影響。而遊戲的高系統需求與相對有限的畫面升級幅度,也是玩家詬病的部分。
《DOOM:黑暗紀元》的首周表現確實引發了玩家社羣的廣泛討論。究其原因,是受到 XGP 平臺的影響導致 Steam 數據失真?還是遊戲本身在玩法設計、沉浸感或技術表現上未能滿足玩家的期待?這場關於經典 IP 如何在新作中保持活力、又如何因應市場變化的討論,才剛剛開始。
以下廣告滑動後還有帖子內容
常見問題 Q&A
《DOOM:黑暗紀元》為何 Steam 首周同時在線玩家數不如前作?
這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包括遊戲首日即加入 Xbox Game Pass 導致部分玩家分散到其他平臺,以及遊戲本身在玩法、內容等方面未能完全滿足核心玩家期待。
有玩家認為《DOOM:黑暗紀元》的玩法不如前作,具體是指哪些方面?
部分玩家認為新作的戰鬥節奏、移動方式或特殊機制相較前作有所調整,失去了過去那種極致的爽快感和操作深度。
麥克·戈登的離開對《DOOM:黑暗紀元》的配樂影響有多大?
麥克·戈登為系列前作打造的配樂深受好評,已成為遊戲重要標誌。雖然新作配樂團隊也非常專業,但部分玩家仍認為未能重現麥克·戈登獨有的風格,影響了遊戲氛圍。
《模擬農場25》的玩家數為何能與《DOOM:黑暗紀元》相提並論?
這可能是一種幽默且戲劇化的對比,突顯了《DOOM:黑暗紀元》作為一款大型 IP 新作,其在 Steam 平臺的首周表現不如一款發售已久且定位不同的模擬遊戲,藉此反差引發討論。
《DOOM:黑暗紀元》的高系統需求與畫面表現落差是普遍看法嗎?
部分玩家反映遊戲對硬體要求較高,但畫面升級感知不明顯,這可能影響了部分玩家的遊玩體驗和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