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於遊戲售價不斷攀升的討論始終未曾停歇,尤其當新世代遊戲動輒以80美元高價問世時,總能激起玩家社羣的廣泛爭辯。面對這股趨勢,前索尼互動娛樂(SIE)全球工作室總裁吉田修平近日受訪時,並沒有對這股高價浪潮抱持反對意見,反而出面辯護,他的核心論點直指遊戲內容所能帶來的「實際感受價值」纔是決定價格的關鍵。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讓這位業界資深人士如此堅信遊戲值得這樣的「高價」呢?
👉 GM後台版 遊戲 推薦 ⬇️⬇️⬇️ 快速玩各種二次元動漫手遊app

核心觀點:價值決定價格
吉田修平清楚指出,每一款遊戲所賦予玩家的體驗與娛樂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遊戲的最終定價權理應歸屬於發行商自行評估。他進一步闡明,並非所有遊戲都必須遵循70或80美元的價格門檻,因為每款作品的本質與投入皆有差異。然而,若玩家真心認可某款遊戲的價值,他們甚至會樂意支付超過100美元的費用。他以某些線上服務型遊戲為例,其中販售的數位收藏品或虛擬卡牌等內容,儘管單價可能高達百元美金,在旁人看來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但他強調,其核心便在於消費者如何界定與衡量這份「價值」。換言之,只要玩家感到物有所值,價格便不再是主要障礙。
經濟壓力下的娛樂價值
即便深知當前全球面臨嚴峻的經濟壓力,生活開銷不斷攀升確實影響了人們的消費決策,但吉田修平仍舊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觀點:過去十年來,電玩遊戲的價格漲幅,實際上遠遠落後於電影票價的增長。他堅信,若從整體娛樂效益的角度來審視,遊戲依舊是極其划算的選擇。他舉例說明,諸如《瑪利歐賽車8》這類作品,許多玩家僅憑一份遊戲,便能享受長時間的遊玩樂趣,甚至有部分玩家樂於額外付費購買後續新增的賽道內容,以豐富遊戲體驗。因此,他總結道,最終的決定權仍歸於遊戲本身所能提供的價值。玩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與判斷,決定是否要在遊戲首發時就投入這筆費用,或是耐心等待價格調降再行入手,市場提供了充分的選擇彈性。
以下廣告滑動後還有帖子內容
常見問題 Q&A
Q:為何近年來遊戲定價持續走高?
A:遊戲定價上漲通常與多重因素相關,包含遊戲開發成本的急遽增加(如畫面技術提升、製作團隊規模擴大)、市場通膨壓力、以及發行商對於高品質內容的價值定位。新世代遊戲機的技術門檻提高,也讓開發商投入更多資源,進而反映在最終售價上。
Q:吉田修平如何定義「遊戲價值」?
A:吉田修平認為遊戲的價值不僅限於一次性購買的成本,更應衡量其所帶來的「匹配售價的快樂」與「長時間的遊玩體驗」。他強調玩家自身的感知與對遊戲內容的認可度纔是核心,若玩家覺得物有所值,即使價格更高也願意買單。
Q:遊戲相較於其他娛樂形式,是否真的更划算?
A:根據吉田修平的觀察,過去十年遊戲價格漲幅遠低於電影票價,且許多遊戲如《瑪利歐賽車8》能提供數百小時的重複遊玩樂趣。從單位時間的娛樂成本來看,遊戲確實可能比單次消費的娛樂(如電影、演唱會)來得更具效益與划算。
Q:玩家對於高價遊戲應抱持何種心態?
A:吉田修平建議玩家應依據自身需求和對遊戲的評估來自行判斷。玩家可以選擇在遊戲首發時立即入手以搶先體驗,或者選擇耐心等待遊戲降價或加入訂閱服務後再行購買。市場提供了多元的消費選擇,玩家無須勉強。
Q:高價策略對遊戲產業生態會帶來哪些影響?
A:高價策略可能促使發行商更專注於開發高品質、內容豐富、能提供長時間遊玩價值的「大作」;同時,這也可能讓玩家對遊戲的期待值更高,迫使開發商更注重品質與創新。然而,這也可能對預算有限的玩家或獨立遊戲開發者帶來挑戰,促使市場發展出更多元化定價模式(如訂閱制、免費遊玩+內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