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娛樂的浪潮下,一場關於玩家權益與遊戲存續的爭議正逐漸浮上檯面。隨著遊戲產業日益傾向線上服務模式,當遊戲開發商或發行商決定關閉伺服器時,玩家們付出金錢購買的遊戲內容,可能就此煙消雲散,化為一堆無用的數位檔案。這種現象引發了廣大玩家社羣的不滿,也催生了一項旨在捍衛玩家數位資產的全球性連署行動——「停止扼殺遊戲」(Stop Killing Games)請願。
這項由知名數位內容保存倡議者Ross Scott發起的請願,起源於Ubisoft在2024年無預警關閉《飆酷車神》(The Crew)遊戲伺服器,導致玩家即使擁有實體光碟也無法再遊玩的情況。此舉無疑敲響了數位擁有權的警鐘,讓許多玩家意識到,他們所購買的「數位商品」其實並非真正屬於自己。
近期,隨著EA(藝電)宣佈其科幻動作角色扮演遊戲《聖歌》(Anthem)即將終止營運服務,這份「停止扼殺遊戲」請願再度受到玩家們的熱烈關注與響應。截至目前為止,這項請願已成功累積超過140萬個簽名!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象徵著全球玩家對此議題的強烈訴求。根據請願發起方的評估,即使考慮到部分簽名可能被認定無效,如此龐大的支持人數,已足以讓這份請願在歐洲公民倡議組織(European Citizens' Initiative)的眼中,具備合法提案的資格與影響力。
👉 GM後台版 遊戲 推薦 ⬇️⬇️⬇️ 快速玩各種二次元動漫手遊app

數位商品「計畫性淘汰」的爭議浮現
這份意義重大的請願書,核心主張直指現行遊戲市場的痛點:許多電子遊戲以「無使用期限的商品」形式販售給消費者,但一旦遊戲商終止後臺服務支援,這些遊戲便立即變得無法執行。Ross Scott嚴正指出,這種行為不僅是一種變相的「計畫性淘汰」(Planned Obsolescence),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更讓遊戲的數位保存工作變得幾乎不可能。他強調,這類做法在大多數國家的法律規範中,仍屬於未經檢驗的灰色地帶,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來保障玩家的長期使用權。
此議題不僅觸及了消費者保護的範疇,也延伸至文化保存與數位遺產的議題。當遊戲不再僅僅是娛樂產品,而是被視為一種藝術形式與文化載體時,如何確保這些數位內容在伺服器關閉後仍能被後代體驗與研究,成為業界與法規制定者不可迴避的挑戰。
以下廣告滑動後還有帖子內容
常見問題 Q&A
Q:什麼是「停止扼殺遊戲」請願的核心訴求?
A:這項請願主要訴求是希望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能夠對其發行的遊戲負起長期責任,避免在伺服器關閉後,已售出的遊戲內容立即變得無法遊玩,以保障玩家的數位財產權益,並促進遊戲的數位保存。
Q:為什麼伺服器關閉會影響玩家的遊戲體驗?
A:現今許多遊戲,特別是線上多人遊戲或包含大量線上服務的單人遊戲,都需要透過伺服器進行驗證、存檔同步、內容下載或多人連線。一旦這些伺服器關閉,遊戲便無法正常啟動或使用其核心功能,導致玩家即使購買了遊戲也無法遊玩。
Q:140萬簽名在法律或政策層面代表什麼意義?
A:超過140萬的簽名數,顯示了此議題具有極高的公眾關注度與支持,尤其對歐洲公民倡議組織而言,達到一定門檻的簽名數能使其合法化,進而促使歐盟委員會針對該議題進行正式審查與討論,甚至推動相關立法。
Q:遊戲業者對此議題可能會有什麼看法或挑戰?
A:對遊戲業者而言,長期維護舊遊戲伺服器會產生高昂的營運成本;同時,他們可能認為遊戲販售的是「服務使用權」而非「永久所有權」。然而,玩家日益增長的權益意識,將促使業者思考如何在商業利益與消費者信任間取得平衡,或探索新的遊戲保存模式。
Q:這項請願最終可能帶來哪些實質性改變?
A:若請願成功推動立法,未來可能強制遊戲業者提供離線遊玩模式、開放伺服器程式碼供第三方維護,或設立數位內容信託機制,確保遊戲即使在官方停止支援後仍能繼續存續。這將為全球數位商品消費者權益樹立新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