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遊戲圈對生成型AI的應用討論越來越熱烈,尤其當技術與我們熟悉的遊戲結合時,相關的數據來源與倫理議題更是受到高度關注。KRAFTON 近日就旗下的生活模擬遊戲《雲族裔》(InZOI)中使用的生成型AI技術細節,以及數據運用方針進行了詳細說明,正面回應了玩家社群日益高漲的討論。這也讓我們得以一窺,在這個AI浪潮下,遊戲開發商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潛在的爭議。
為何《雲族裔》的AI技術特別引人好奇?主要在於這款遊戲主打高度擬真與自由創造的生活模擬體驗,而生成型AI正是實現這些核心玩法的關鍵。例如,遊戲可能運用AI來生成獨特的圖像、3D模型,甚至是角色的動作。這些能力的背後,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AI模型。因此,玩家們自然會關心,這些訓練數據究竟從何而來?是否存在著作權或其他合法性問題?
KRAFTON 在這次的說明中,核心強調了一點:《雲族裔》中部署的生成型AI模型,均使用「商用許可」的數據進行訓練。這句話簡潔有力,試圖為數據來源的合法性提供保證。進一步拆解 KRAFTON 的說明,我們可以發現不同類型的AI技術,其數據來源也有所差異:
Text to Image 文字轉圖像技術: 這項技術是透過學習約2000萬張獲得「商用及修改許可」的 Creative Commons 授權圖片來進行訓練。同時,使用了具備商用許可的開源AI架構。
3D列印(或理解為3D模型生成)AI技術: 這部分主要學習了 KRAFTON 自行持有或取得商用許可的約4.6萬個高品質3D模型。
Video-to-Motion 影片轉動作技術: 這是基於 KRAFTON 自行收集並持有的超過170萬條動作數據所訓練,並輔以部分公開的開源許可數據集。
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 KRAFTON 試圖透過多元且合法來源的數據來構建他們的AI系統。特別是對於商業發行的遊戲而言,數據來源的合法性至關重要,一旦涉及侵權爭議,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除了數據來源,KRAFTON 也公開了他們的「生成型AI技術開發原則」。其中包含了兩大核心承諾:
使用商用許可的開源技術和數據集: 這與前面提到的數據來源合法性相互呼應。
建立快速響應的舉報與審查系統: 用於應對潛在的權利侵害情況。這點非常關鍵,因為即使數據來源合法,生成型AI的輸出仍有潛在產生與現有作品相似或侵權內容的風險。快速的處理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並回應使用者疑慮。
KRAFTON 選擇在遊戲搶先體驗(Early Access)期間就公開這些相對敏感的資訊,無疑是由於社群的討論熱度讓他們意識到必須盡早進行溝通。這也反映了在新生技術應用於大眾產品時,公開透明與及時溝通的重要性。
這次的事件不僅是關於《雲族裔》這單一遊戲,更像是整個遊戲產業,乃至廣泛內容創作領域,在迎接生成型AI時代時所面臨的共同挑戰。數據的合法性、潛在的侵權風險、以及如何在技術創新與創作者權益之間取得平衡,這些都是未來需要持續探討的議題。從 KRAFTON 的這次說明中,我們看到了遊戲開發商在法規與倫理考量下,所做出的努力與選擇。
以下廣告滑動後還有帖子內容
常見問題 Q&A
《雲族裔》為何需要用到生成型AI技術?
生成型AI能讓遊戲世界更加自由和多樣化,例如自動生成獨特的角色造型、建築風格或物體,讓玩家體驗更個人化且充滿驚喜。
KRAFTON 強調的「商用許可」數據代表什麼?
表示這些數據在授權條款上允許被用於商業產品的開發和訓練,避免了非法抓取或使用具備非商業用途限制的數據。
使用 Creative Commons 授權圖片訓練AI是否合法?
這需要看 Creative Commons 的具體授權條款,但 KRAFTON 強調使用的是獲得「商用及修改許可」的,這意味著應符合部分 CC 授權的商業使用要求。
即使數據來源合法,AI生成的內容是否仍可能侵權?
有可能,例如AI意外產生與現有受版權保護作品高度相似的內容。這也是為何 KRAFTON 要建立舉報與審查系統。
玩家在《雲族裔》中創造的內容,其權利歸屬為何?
通常遊戲的使用者條款會規範玩家創造內容的權利。這部分 KRAFTON 在遊戲內或其官方網站應有更詳細的說明。
👉 免費 禮 包 遊 戲 推 薦 ⬇️⬇️⬇️ 玩各種動漫手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