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界巨擘育碧(Ubisoft)的執行長伊夫‧吉爾莫(Yves Guillemot)最近在股東大會上語出驚人,直指當今的遊戲玩家對於內容品質「過於敏感」,導致針對遊戲作品的「網路攻擊」事件頻繁上演,這番言論立刻引發了各界熱議。他認為,這種現象已成為公司面臨的重大商業風險之一,值得業界深思。
執行長眼中的「網路攻擊」與高風險警示
吉爾莫在提交給股東的最新報告中,明確將「網路攻擊」列為企業營運的「高風險」因素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與「遊戲開發發行失利」及「惡意內容散播」等風險並駕齊驅,顯示育碧對此現象的重視程度。他進一步闡釋,所謂的「網路攻擊」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資訊安全威脅,而是指那些「針對產品、開發團隊或公開聲明,所發起的大規模、有組織的批評運動」。這些批評浪潮可能透過社羣媒體、數位發行平臺,甚至是特定的專業遊戲媒體蔓延開來,最終對公司的品牌聲譽造成難以估量的衝擊與損害。
👉 GM後台版 遊戲 推薦 ⬇️⬇️⬇️ 快速玩各種二次元動漫手遊app

遊戲作為文化藝術媒介的雙面刃
吉爾莫也觀察到,電子遊戲如今已不再只是單純的娛樂產品,它正逐步轉型為一種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文化與藝術載體。然而,這種轉變卻也伴隨著新的挑戰:遊戲作品的評論焦點,從原有的技術層面與玩法設計,逐漸轉向了意識形態或社會價值觀層面的探討。他坦言,這股潮流讓包括育碧在內的遊戲發行商,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他們的精心之作,可能僅因觸及了社會、道德或身份認同等敏感議題,便瞬間捲入輿論漩渦,引發巨大的爭議。這無疑為遊戲創作與發行帶來了更複雜的審視角度與壓力。
育碧言論背後的產業省思
育碧執行長的這番話,不僅反映了單一公司的困境,更折射出當前全球遊戲產業面臨的共同挑戰:當遊戲承載的意義越來越多時,玩家與創作者之間的期望落差、價值觀衝突也隨之浮現。如何在追求藝術表達與避免社會爭議之間取得平衡,成為了所有遊戲開發商必須深思的課題。這也促使我們思考,所謂「敏感」的界線何在?玩家的批評究竟是「無理攻擊」,還是對品質、內容更深層次的期待與要求?這場關於「玩家敏感度」的討論,或許才剛剛開始。
以下廣告滑動後還有帖子內容
常見問題 Q&A
Q:育碧執行長所指的「網路攻擊」具體是什麼意思?
A:吉爾莫執行長定義的「網路攻擊」,並非傳統的網路安全威脅,而是指針對遊戲產品、開發團隊或公司公開聲明,在社羣媒體、發行平臺或專業媒體上發起的大規模、有組織的負面批評活動。
Q:為什麼育碧認為玩家對遊戲品質和內容「過於敏感」?
A:育碧執行長認為,隨著電子遊戲逐漸轉變為一種文化與藝術媒介,玩家對其內容的審視角度變得更加多元與深入,不再僅限於技術與玩法,而是擴及到意識形態、社會道德與身份認同等層面,這導致了更多基於價值觀的批評。
Q:這種「網路攻擊」對育碧這類遊戲發行商會造成什麼影響?
A:根據育碧的說法,這些大規模的批評活動會對公司聲譽造成嚴重損害,並將「網路攻擊」列為高商業風險因素。這意味著公司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應對輿論壓力,甚至可能影響遊戲的銷售與未來的開發方向。
Q:這番言論對遊戲產業的未來發展有何啟示?
A:此言論突顯了遊戲產業在內容創作上的兩難:如何在追求創新與藝術表達的同時,避免觸及潛在的社會或道德爭議。未來遊戲公司可能會更加謹慎處理敏感議題,並加強與玩家社羣的溝通。
Q:玩家社羣對育碧執行長的說法可能會有什麼反應?
A:這番說法可能會在玩家社羣中引發兩極反應。一部分玩家可能會認同有過度批評現象,但更多玩家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合理意見被貼上了「敏感」的標籤,進而引發不滿或更激烈的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