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秀夫的最新力作《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在PS5平台隆重登場後,迅速成為全球遊戲玩家與評論界的熱門話題。這款備受期待的續作在權威遊戲評論彙整網站Metacritic(M站)上,已收穫了相當亮眼的玩家平均分數,同時也引發了關於「遊戲性」與「電影感」的深度討論。究竟這款作品為何能獲得玩家青睞?而那些不同的聲音,又透露了什麼樣的遊戲體驗?讓我們一同深入心得這款話題之作!
玩家激讚:史詩級續作與PS5畫質巔峰
自6月26日正式發售以來,小島工作室精心打造的《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便受到廣大玩家熱烈關注。截至撰稿時,這款萬眾矚目的續作已在Metacritic累積了339條玩家評論,其中高達八成的評價給予好評,最終均分落在了8.3分。這不僅證明了遊戲本身的吸引力,也再次展現了小島秀夫獨特的遊戲美學深受認同。
👉 GM後台版 遊戲 推薦 ⬇️⬇️⬇️ 快速玩各種二次元動漫手遊app

不少玩家毫不猶豫地給出了滿分10分,盛讚它無疑是《死亡擱淺》系列一次完美的延續。這些高分評論普遍指出,遊戲的核心玩法不僅極度精緻,內容的豐富度與多樣性也遠超前作,敘事層面更達到了新的高度。許多人認為,故事劇情更加引人入勝,讓玩家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被廣泛譽為迄今為止PlayStation 5平台上視覺表現最為震撼的遊戲,精緻的畫面細節和沉浸式的環境構築,讓玩家們驚嘆不已。甚至有人斷言,《死亡擱淺2》絕對能躋身史上最佳遊戲的行列,強烈推薦玩家們親身體驗!
爭議浮現:是「遊戲」還是「電影」?
然而,並非所有玩家都對此買單。在眾多好評聲浪中,部分給出負面評價的玩家則直言,《死亡擱淺2》的體驗更偏向於一部互動式電影,而非傳統意義上的電玩遊戲。這種觀點主要源於小島秀夫作品一貫以來對劇情演出、過場動畫的極致追求,以及相對較少的純粹「遊戲操作」時間。對於習慣傳統遊戲模式的玩家來說,這可能導致遊戲節奏顯得緩慢,或是互動性不足,進而影響了他們的遊玩感受。
這種「電影化」的遊戲風格,長久以來都是小島秀夫作品的標誌性特點,從《潛龍諜影》系列到《死亡擱淺》皆是如此。它使得遊戲擁有媲美電影的敘事深度和視覺享受,但也同時讓部分玩家質疑其作為「遊戲」的核心本質。這也引發了業界與玩家社群對於現代遊戲設計走向的深層討論:當遊戲的界線日益模糊,藝術與娛樂的平衡點又該如何拿捏?
以下廣告滑動後還有帖子內容
常見問題 Q&A
Q:8.3分的M站用戶評分,在遊戲界算是什麼樣的成績?
A:在Metacritic上,8.3分的用戶評分通常被視為「普遍好評」或「非常良好」的成績。這表示絕大多數玩家對遊戲體驗是滿意的,儘管可能存在一些小缺點或不完全符合所有人口味的部分。對於一款續作來說,能夠維持如此高的評價,也顯示了其在繼承前作優點並有所創新方面的成功。
Q:為何會有玩家覺得《死亡擱淺2》「更像電影」而非遊戲?
A:這主要與小島秀夫獨特的遊戲設計哲學有關。他的作品向來注重深度敘事、角色刻畫和氛圍營造,並大量運用電影化的過場動畫和長篇對話來推動劇情。對於追求高互動性、快節奏或純粹操作體驗的玩家而言,這種風格可能會讓他們覺得「玩」的成分較少,而「看」的成分更多,因此產生「更像電影」的感受。
Q:相較於前作,《死亡擱淺2》在玩法上有哪些顯著提升?
A:雖然具體細節需等待更多玩家回饋與深入評測,但根據目前玩家好評,本作的玩法被認為「極其精良」且「內容更加豐富多樣」。這可能意味著在前作「送貨」的核心基礎上,加入了更多元的任務類型、更豐富的載具或裝備選擇、更深入的社交互動機制,或是戰鬥、探索等方面的優化,讓整體遊戲體驗更具層次感和耐玩度。
Q:小島秀夫作品的「電影化」是好是壞?這會是未來遊戲的趨勢嗎?
A:小島秀夫作品的「電影化」是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無法簡單定義好壞。對喜歡深度劇情和沉浸式體驗的玩家來說,這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但對追求純粹遊戲性的玩家而言,則可能成為阻礙。至於是否為未來趨勢,則見仁見智。雖然越來越多遊戲注重敘事和畫面表現,但遊戲界仍存在多元的發展方向,不同類型的遊戲會繼續滿足不同玩家的需求,未必所有遊戲都會走向極致的電影化。
Q:除了M站用戶評分,《死亡擱淺2》的成功對PlayStation 5遊戲市場有何啟示?
A:M站用戶的高分評價,再次證明了PS5作為頂級遊戲主機,能夠承載如《死亡擱淺2》這般擁有震撼視覺和深度敘事的作品。這對PS5平台來說是一個積極信號,顯示其不僅能提供卓越的畫面表現,也能支持製作人進行大膽的藝術探索。這可能鼓勵更多開發者在PS5上推出高畫質、高敘事水準的獨佔或跨平台作品,進一步豐富PS5的遊戲庫,並吸引更多追求極致體驗的玩家。
對於《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這款作品,你會有什麼樣的看法?你是屬於給予高度評價的玩家,還是認為它更像一部電影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分享你的遊戲體驗與獨到見解,一起來聊聊這款充滿話題性的遊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