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Homo」踩雷!《死亡擱淺2》白金獎盃遭PS5自動審查,引爆玩家社羣熱議
由鬼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領軍的小島工作室,其最新力作《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已在今年6月26日磅礴上市。這款備受期待的作品,延續了前作獨特的「送貨」玩法與深奧劇情,再度挑戰玩家的感官極限。遊戲發售至今,已有不少資深玩家挑戰成功,完美達成遊戲中所有成就,並光榮獲得了難度最高的「白金獎盃」,其名為『自由之人:人類的救星』(Homo Liberans: The Savior of Humanity)。然而,這份榮譽的名稱卻意外地與 PlayStation 5 的系統文字審查機制產生了「不期而遇」的衝突,在玩家社羣中掀起了一陣啼笑皆非的討論。
👉 GM後台版 遊戲 推薦 ⬇️⬇️⬇️ 快速玩各種二次元動漫手遊app

最近在國外知名論壇 Reddit 上,一位《死亡擱淺2》的白金級玩家分享了一則讓他啼笑皆非的親身經歷。當他興奮地想透過 PS5 系統內建的自動文字生成功能,分享自己解鎖《死亡擱淺2》白金獎盃瞬間的截圖時,系統卻突然跳出警告,認定內容含有「不雅字眼」,直接阻止了訊息的發送。
警告訊息明確要求他「請移除不雅字眼內容」。經過一番摸索,這位玩家發現問題出在獎盃名稱中的拉丁文單字『Homo』上,這個字眼在某些語境下可能帶有「同性戀」的貶義。最終,他只好將『Homo』的最後一個『o』字刪除,截圖才得以成功送出。
這段經歷讓他哭笑不得,直言 PlayStation Network (PSN) 的自動過濾系統實在是過於敏感,甚至有些矯枉過正。而這則分享也立刻在評論區引發了廣大玩家的共鳴與討論,不少人紛紛吐槽:「難以想像一個完全合乎語法的拉丁文單字,竟然可能成為你 PS 帳號被封鎖的導火線!這種奇葩事真是聞所未聞。」
遊戲產業與平臺審查的深層思考
這起事件不僅讓玩家們莞爾一笑,也再次凸顯了遊戲平臺在內容審查上所面臨的兩難局面。一方面,為了保護未成年玩家、維護社羣秩序、避免仇恨言論或敏感內容的傳播,平臺確實有必要建立相應的過濾機制。然而,自動化審查系統的「一刀切」式判斷,卻時常會導致誤判,尤其是在處理多語言、多文化語境下的詞彙時,更容易顯得笨拙且缺乏彈性。
『Homo』在拉丁文中意為「人」,是許多科學或學術詞彙的詞根,例如「Homo sapiens」(智人)。在嚴謹的語境下,它是一個中性且具學術性的詞彙。然而,由於其在英語口語中可能被引申為貶義詞,導致自動審查機制將其列為敏感字眼。這不僅影響了玩家的遊戲體驗,也反映出當今AI與自動化技術在理解語言複雜性上的侷限。對於遊戲開發者而言,如何預見並規避這類潛在的「文字地雷」,或與平臺方建立更有效的溝通機制,以確保其作品內容的完整性與表達自由,將是未來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以下廣告滑動後還有帖子內容
常見問題 Q&A
Q:這次PS5審查爭議的導火線是什麼?
A:這次爭議主要源於《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的白金獎盃名稱「Homo Liberans: The Savior of Humanity」中,拉丁文「Homo」被PS5的自動文字審查系統誤判為敏感詞彙,導致玩家無法順利分享截圖。
Q:為什麼「Homo」這個詞會被誤判?
A:在拉丁文中,「Homo」意指「人」,是中性詞。但由於在某些英語口語語境中,它可能被引申為帶有歧視意味的詞彙,因此被過於敏感的自動過濾系統納入審查範圍。
Q:這類自動審查機制常見嗎?它有什麼優缺點?
A:非常常見。社羣平臺、遊戲平臺等為了維護環境與過濾不當內容,普遍會使用自動審查機制。優點是效率高、能快速反應;缺點則是缺乏語境判斷能力,容易造成誤判,影響用戶體驗。
Q:這起事件對遊戲開發者有什麼啟示?
A:它提醒遊戲開發者在命名或設計含有多語言元素內容時,需更全面地考慮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的潛在敏感性,或與平臺方協調,確保內容能被正確理解與呈現。
Q:玩家遇到類似的文字審查問題時該如何應對?
A:若遇到類似問題,玩家可嘗試調整文字(如本案例中刪除字母)、向平臺客服申訴,或透過其他方式(如使用外部圖片分享平臺)來規避系統限制。同時,也應向平臺反映問題,促使其優化審查機制。
|